儿子今年才11岁,我与他的“往来帐”却早从两年半之前就开始了,而产生“往来帐”的缘由还要早些,是经历了一番曲折而来的。
奋斗乃万物之父。还在儿子一年级时我就这么教导着他。我在要求他“奋斗”而未达到效果后,想方设法强化其约束功能。有时耐着性子“忙里偷闲”地干干“陪太子读书”的事,有时采取“高压政策”,然收效甚微。儿子不仅不体会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的苦衷,反而似乎有意与我过不去,成绩仍然在80—90分之间徘徊,有几回他宁打89点5分就是不逾那道“鸿沟”,坚决与那“优秀”两个字“结仇”。一个学期都这个样子后,我给他起了个绰号——“侯八十”,目的是刺激他去掉那不理想的分数。开始呼他,小同志很恼火,其间还发生过一次“带火药味”的顶撞,“斗争”的结果是他受了一顿皮肉之苦,而且还被勒令写出如何摘掉“侯八十”这顶不雅的帽子的保证书。那次真的还被“压服”了,他掉着眼泪,写了一篇近500字的《八十分的感想》。信誓旦旦了一番。
而儿子的“决心”像是水漂浮萍,没几天就荡然无存。怎么办?考虑到用挖苦、讥讽与“强权政治”对稚儿不妥,决定以“激励”为主。为此我冥思苦想了半个月有多。大约真的情急可以生智,正在这时儿子做的一件事激发了我的灵感。某日早晨他要了5元钱去吃米粉,因未叮嘱竟花得一分钱不剩而归,于是让我萌发了用“经济杠杆”来调动小家伙的积极性的想法,由此就产生了可能是亘古绝无仅有的父子“往来帐”。
古人云,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”。我用设立“往来帐”的方法来调动儿子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是瞬时“新思维”,但却有其道理,不仅不是空穴来风,而且也不是临渴掘井,是完全有根据的。因为儿子从小就对“钞票”特感兴趣。例如,一年级时他妈妈带他将其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,儿子似乎早有“预谋”,什么事都打破砂锅问到底,妻子在他的“引诱”下“没遮拦”地告诉他包括怎么取钱等一系列过程。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,妻子这一着似无所谓的“教唆”却种下了“祸根”。不久活期存折上少了6元3角,经过并不复杂的“审问”,“作案者”当然并非别人,据说填了13张取款单……问钱的去向,没料到竟一分不差地说出了开支明细。
帐簿绝对是正规的会计用版本,在扉页上双方签订合约,奖惩有章可循、有“法”可依。数学、电脑类等好得分的科目标准线是95分、语文、常识等为90分,期中与期末等重要考试每高1分奖20元,低1分扣10元,平时小考折半计算,记帐必须双方在场,绝不是“不平等条约”。
那以后儿子真有“百花不如读书香”之势,似乎为争白花花的“银两”而在不惜一切地发奋努力。有时我还后悔,有没有诱导孩子过早看重金钱之嫌?还有个担心就是儿子得钱太多弄得支付困难,暗自庆幸的是在《合约》里伏了一笔,即“奖金”超过200元以上部分用于交学费。
然而,大约是标准太高,抑或是儿子天生不是“读书的料”,从记帐开始后他确实下了点功夫,但小考和期中考试都低于分数线,以后虽有奖有罚,但那年冬天搭上了一个春节的压岁钱。儿子虽几次提出要修改标准,但最终又放弃了,后来为了鼓励儿子多方面进步,往来帐的内容丰富了许多,比如操行分得甲等、拾金不昧、早睡早起、帮助他人等都有“奖金”,否则,像与同学吵架、起床不叠被子则处罚。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多。
现在往来帐已束之高阁了,尤其是这个学期,几乎忘却了。有道是“有意插花花没发,无意插柳柳成荫”,不知不觉中儿子的成绩倒上去了不少,得奖的概率大得多了,但儿子却像忘记了似的,有两回我主动提出要记帐,儿子大人一般的口气,说读好书是他应尽的职责,爸爸你也工作太忙。
“今年花胜去年红,料得明年花更好。”儿子长高了不少,也懂事了不少,这里头有没有“往来帐”的作用或者说有没有“往来帐”启迪我讲不清。但儿子的进步绝对是从某个时候开始的,我真希望儿子在记忆中留下“往来帐”的烙印,不断在德智等方面全方位发展,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。